青海长云暗雪山——王广才的山水画 ——刘曦林 无论是青海长云,还是祁连雪峰,在古代较少有人图之于丹青,故后人无成法可循,一切均赖新造。王广才自大学毕业后西行,居青海四十年,抱中守一,矢志绘出青海山水的神韵。自从进入西宁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后,王广才心想事成,圆了他的艺术梦。 他依着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古训,步履高原之巅,涉足大河源头,陶养胸中浩然之气,寻觅自家艺术语言,形成了表现青海山河的新体,因而独立于西北画坛。 此前,西北的事远不如今天那么红火,王广才也不精明于包装炒作,故较少有人知晓这位朴实的画家。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方有改变。1993年,他原本只是携画回山东邹平汇报于家乡父老,路过济南时先请于希宁先生指腕,不料于希老见其画大喜,赞其画“气势恢弘,攀云登空,是写高原之魂,具脊梁之感”,并出资为这位老学生在济南举办画展,播扬其创造精神。此后,王广才的青海山水渐为内地所知。近年,西部热,西北热,广才遂成为京城画界和媒体关注的人物之一。 笔者未到过青海,只是依着王昌龄《从军行》中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的诗句,遥想着那里的山河,觉得王广才的山水境界即如此诗,其艺术思维方式亦如此诗。也许是这诗句的一个“云”字和一个“暗”字点化了他的灵犀,他善于用流走跌宕的笔致将群峰组织出山舞银蛇般的节奏,更善于以泼墨法营造云走霞飞的氛围,皑皑昆仑,巍巍祁连,浩浩江流,茫茫戈壁,造化的一切莫不因这“青海长云”缭绕于画间而神秘,而含蓄,而灵动,而幽远。他仿佛悟到了“暗雪山”的那个“暗”字,将黑墨用到深如太阴,使青海山河精神魂魄益加厚重、博大、深邃,并在暗黑中将那一脉雪峰、一缕长云、一束白光、一道清泉映衬得更加明亮。如果说那境界有些苍凉,它苍凉得倾向悲壮;如果说那境界有些空旷,它空旷得近于博大。这应该就是青海山河的特点,青海山河的魂魄。这里独特博大雄奇的美激发了他创造的心手,实际上这是他数十年对青海山河感悟的结晶,那青海山河钟灵于他,他又将这灵魂化入了笔墨,还归于山岳河源,并因此实现了造化与心源的互动往来,使那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在他的青海山水中得到了生动的妙合。 《人民日报》 (2002年06月13日第十二版) |
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-2
联系信箱:qpgzsh@163.com 联系QQ:745826460
联系电话:13466526077,010-52100898